華體會體育春日清晨,海風輕拂。海面上,一艘機械清掃船緩緩駛入福建省廈門市海滄海域。駕駛員操控著方向盤,按下按鈕,在清掃船中部,一些垃圾隨著水流,被“卷”進打撈斗。隨后,打撈斗緩緩升起,將打撈到的垃圾倒入集裝箱。
“水清灘凈、魚鷗翔集,華體會體育海域保潔范圍不斷擴大,環境越來越好了。”廈門市政集團環能公司海上環境衛生管理站(以下簡稱“海上環衛站”)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廈門市在海滄和大嶝島新增海域保潔范圍50平方公里,目前海域保潔范圍面積已達到230平方公里,實現了全市近岸海域常態化保潔全覆蓋。
針對新增海域的不同特點,海上環衛站制定了不同的保潔方案:海滄海域地處九龍江入海口,海域開闊,海漂垃圾數量多,因此主要采取大型機械清掃船,從上游開展常態化保潔;大嶝島附近灘涂比較多,便采用小型保潔船舶,深入岸線進行作業。
和陸地不一樣,海上的垃圾隨時會“走”,這也是海上保潔最難的地方。海域面積不斷擴大,如何提升保潔效率?升級智慧系統是廈門市給出的答案。
為了彌補海漂垃圾監管海域范圍廣、監管人力不足等問題,廈門市開發了海漂垃圾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在重點岸段布設高清攝像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漂浮物進行監測、識別、分析和預警。
工作人員出動前,會借助海漂垃圾監測預警預報系統,通過視頻圖像識別、水動力數值模擬等技術,精準掌握海漂垃圾的軌跡和分布區域。出動后,每艘機械清掃船還配備1臺無人機,可以對船身半徑約6公里的開闊海域進行巡查。同時,機械清掃船上還安裝了可360度旋轉、可變焦的球型監控攝像頭。海上作業時,工作人員能提前知道海漂垃圾的方位,使打撈更有針對性。
為進一步提高海域保潔效率,去年年底,海上環衛站建立了海上智慧調度中心,在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船載視頻監控、電子海圖、船舶位置、船員信息等內容一目了然。利用視頻監控及人工智能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對海漂垃圾進行自動識別分類和軌跡跟蹤,工作人員可以及時發現海漂垃圾,再根據電子海圖和船舶定位,立即通知附近船舶前往作業,實現海域保潔的精準化調度、可視化管理。
據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廈門市還將新增10余個帶有海漂垃圾監測功能的視頻探頭,華體會體育將廈門灣全海域海漂垃圾漂移軌跡及預警預報系統并入智慧平臺。同時,開發可視化管理系統,將生產作業和水上作業安全管理信息統一匯總,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近年來,華體會體育廈門市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點位比從2016年的56.7%提高至2022年的86.4%,對海洋水質十分敏感的中華白海豚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離岸越來越近。華體會體育隨著海洋生態環境品質的提升,未來,將有更多的市民游客在鷺島與這些“海洋精靈”驚喜邂逅。
自去年年底以來,廣東省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堅持科學綠化原則,持續鞏固整改成果,搶抓冬、春季樹木生長黃金期,在全市開展“五個一”行道樹管養統一行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確保全市行道樹健康生長,促進道路綠化成蔭成景,為市民提供實實在在的綠色幸福感。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通知,開展2023年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專項檢查。華體會體育根據通知,2023年全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專項檢查主要包括建設組織管理、工程質量以及施工安全、消防安全、綠色施工5個方面的內容。
近年來,佛山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禪城管理部厚植為民情懷,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以優質、高效的服務助推住房公積金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