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7月4日,武昌徐東大街,二橋清掃隊保潔人員冒著酷暑清洗交通護欄長江日報記者劉斌攝
長江網7月10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王謙廖橋唐婕通訊員宋宏雷李娜李軍王凱)夏季到了,又是世界杯期間,不少市民看完球喜歡三五好友出來消夜,這也是武漢街頭一景。但產生的消夜垃圾和瓜果皮等生活垃圾,怎么掃?怎么運?長江日報記者多路出擊,探訪消夜大排檔、垃圾中轉站、社區物業和居民們如何及時清掃、清運垃圾,清除二次污染等夏季垃圾難題。
4日凌晨,武漢解放公園南路夜市,雖然因前晚的一場降雨,夜市沒出攤,但道路兩旁專做消夜的幾家生燙牛肉面館和燒烤店,生意依然紅火。
凌晨1時,正好是兩場足球賽之間的休息,不少人看完第一場球后,相約出來消夜。在一家名為“楊妹生燙牛雜館”的餐館前,前來消夜的客人很多,多數客人喜歡坐在外面。大多數人桌下較為干凈,但也有少數食客的腳下,扔有蝦殼、紙巾等垃圾。
老板娘楊女士說,自己專做消夜生意,每晚10時開門,早上5時多關門。對于有些客人把垃圾扔地上的習慣,她也表示較無奈,“每來一桌客人,我都會換一次性桌布,就是希望客人把垃圾扔在桌子上,吃完后,我們一次性清干凈。”長江日報記者看到,客人吃完老板娘都會掃一遍。
凌晨4時許,江岸環衛集團清掃一公司的環衛工熊春華、徐春珍開始上崗作業,為了不影響食客,她們先從馬路邊的垃圾掃起,多是一次性碗筷、紙巾等垃圾。“夜市和大排檔的垃圾,我們必須在6時前掃完,夏天6時30分以前,垃圾要全部運走。7時以后就是正常保潔。”
環衛早班每天從4時到11時;中班從11時至18時30分;晚班從18時30分至22時;22時到次日6時有水車清洗作業。負責水車沖洗的環衛工毛新林說,深夜如果發現某處出現大量垃圾,也會通知清掃隊伍。因此,整個環衛作業模式是24小時不間斷的。
“對于大排檔附近的路面,我們每天凌晨都要重點沖洗。”毛新林說,先用片堿化水,華體會體育人工潑灑在油污處,浸上5分鐘,開始用水沖,周圍會豎立警示錐筒,防止行人滑倒。
據了解,華體會體育江岸區解放公園南路的垃圾一般運往百步亭垃圾中轉站。夏天垃圾水分較多,早上轉運時垃圾中的水分會流入水槽,不會滴灑到路面,然后環衛會定期疏掏水槽。
4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了位于三環線姑嫂樹立交正下方的一處垃圾轉運站,探訪垃圾容器整潔情況。
9時30分,長江日報記者看到,不斷有環衛車輛駛入姑嫂樹路垃圾轉運站。垃圾站正門口有個攔車器,工作人員在檢查垃圾車輛有無跑冒滴漏后,才會開門放行。
從門口進去,有一大片空地用于環衛車輛停放,空地右邊的房子就是垃圾轉運地。如果要進入房內倒垃圾,需先過一道藍色的大門。“這是一道感應門,能自動開關。華體會體育”垃圾轉運站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道門的設立是為了讓垃圾傾倒在封閉空間內進行,以阻隔氣味擴散,感應門和攔車器都是5月初設立。
“我們每天早中晚都會清洗場地和垃圾容器,華體會體育夏天比冬天的次數多,每天至少三次,有時四五次。”負責垃圾轉運站清潔的鐘師傅說,自己就在現場配合來往的垃圾車傾倒垃圾,看到有撒漏的垃圾就會及時清理,保持站內的整潔。
據了解,姑嫂樹路垃圾轉運站主要負責接收來自漢興街的生活垃圾,街道辦的環衛車一天大概會來送30多趟垃圾,轉運站的大垃圾車,再將這些垃圾轉送到陽邏陳家沖垃圾填埋場,一天約送11趟,每天轉送約130噸的垃圾。
“夏天垃圾的一大特點就是水分含量大,容易滲漏液體,我們三個月左右會更換一次垃圾車的密封圈,防止失效;每天上班前會檢查車況,查看垃圾車的污水槽開關是否完好、車廂是否密閉完整,防止轉運沿途出現垃圾滴漏情況;收班會清洗垃圾車,保持車內外的整潔。”工作人員說。
10時20分,只見又一輛小環衛車開進垃圾站,在工作人員檢查后,穿過了“兩道門”駛入了垃圾房傾倒垃圾,隨后快速離去,整個過程幾分鐘,沒有任何垃圾滴漏在地。
解放公園南路有一家“百合怡思”水果店,老板姓段,4日凌晨1時他正準備打烊。“我在這條街開了十多年水果店,現在路面清潔比原來強太多了。”段老板說,白天和晚上總能看見環衛工在沖洗路面。“我覺得吧,路面清潔不能只依靠環衛工掃,我們人人都有責任來維護。”他在店內準備了一個垃圾桶,垃圾滿了就倒在社區的廚余垃圾桶內,看見有顧客隨手扔瓜皮,他也會撿起來。
段老板說:“社區最近經常上門宣傳,我知道在開展‘清潔家園迎軍運’的活動。”他表示,迎軍運就是要從自己店門口做起,有垃圾及時清掃,盡量少產生垃圾。
隨后,長江日報記者又采訪一位正在消夜的市民黃海,他是名代駕司機。長江日報記者注意到他的桌子和腳下地面都很干凈。黃海說:“明年武漢要召開軍運會了,改善環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說句實話,外國運動員和游客呆一陣子就走了,清潔家園環境得到提升,最后真正受益的還是我們市民。”
在漢陽區金地瀾菲溪岸小區,一些裝修垃圾被放在有臨時圍擋的地方,物業人員一天要灑水3次滅塵。
新世紀寶安花園小區則通過物業引導、業主配合,杜絕垃圾亂扔亂倒等不文明行為。物業增加了保潔、垃圾清運的人員和處理頻次,保障沒有暴露垃圾出現。
南湖街博雅苑是個老小區,但小區內十分干凈整潔。每家的生活垃圾都是直接扔在樓下的垃圾桶內,保潔員早晚各一次將垃圾轉運至鉤臂垃圾箱,并清洗垃圾桶,華體會體育全程清掃不讓垃圾桶有溢出、散發異味等現象。
家住和諧大道漢口秀園市民林先生在丟垃圾前,還會先進行垃圾分類,并且在清理時盡量節省空間。他會把外賣盒、外賣蓋分開、疊放,有效地壓縮垃圾的空間。“這樣做用不了一點時間。”林先生說,如果大家都對垃圾進行分類、正確打包,小區環境必定更加優美。
家住漢口花園的周女士則是將垃圾打包嚴實后再丟棄。她說,熱天的垃圾如果不包嚴實,非常容易招來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