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我終于可以選擇我的人生了!”近日,武漢某“211”高校畢業生小代從500強企業辭職干保潔的新聞刷屏網絡。面對客戶的“靈魂三問”和網友的質疑,當事人卻十分淡定,表示從曾經夜不能寐到現在身心放松,非常享受當下的狀態。(極目新聞此前報道)
由于種種陰差陽錯,小代畢業后并沒有從事相關專業工作,而是進入一家500強企業做內勤,但手機從早響到晚,“24小時工作的狀態”讓她的精神內耗非常嚴重,甚至聽到微信提示音就焦慮得睡不著覺,于是,她想到找一份體力活,一天做完就結束了,不用考慮任何其他東西的體力活。華體會體育
作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肩負著“全村人的希望”,小代的“反向降維”選擇,當然讓一些人不解。不解為何十年寒窗,跨入絕大多數高中生夢寐以求的“211”后,到頭來卻要與阿姨們搶保潔的飯碗;不解為何年紀輕輕、朝氣蓬勃,放棄坐辦公室的白領工作,反而去干不需要多少文化的體力活?
去年年末,一對年輕閨蜜“彎彎”和“超超”的故事也曾刷屏網絡,兩人本科都畢業于武漢某著名高校,一位曾就職于互聯網大廠,5年存款僅5000元,另一位中傳碩士甚至去火鍋店干起了保潔。她們當時的回應與小代如出一轍:“從我們自己內心的標準來說,我們絕對不是失敗的人。可能一些人覺得我們在躺平、在擺爛,其實不是的。”
無論哪個年代,選擇從來都是個人的事,因此,既有茍且偷生、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也有不肯過江東、自刎烏江的西楚霸王項羽;既有一路拼搏努力成為博士甚至院士的中職生,也有扎堆競爭有事業編公廁管理員崗位的本科生。
任何選擇,華體會體育在當下也從來沒有對錯之分。小代如果繼續留在500強企業,也許她可以轉崗去一線,打拼幾年同樣出人頭地,華體會體育又或許會持續精神內耗,失眠更甚、脫發接踵……她現在選擇的“家庭衛生管理師”,華體會體育也許更接近她高考最想填報的護理專業——同樣需要耐心、專注,更適合“社恐”的她,也許幾年后她同樣干得風生水起。
與彎彎和超超一樣,小代絕沒有躺平,沒有擺爛,更談不上失敗,他們都只是對嚴重精神內耗不滿后的一種選擇而已。
現實生活對成功的定義可能各有不同,但有一種失敗卻是公認的——不停后悔、不停抱怨、華體會體育不停帶給身邊人無窮負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