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寒冬已顯,天氣漸冷華體會體育,年已62歲的吳菊花穿著村里發放的橘紅色保潔員馬甲,手里拿著掃帚和簸箕,拖著斗車、戴著草帽、弓著背在撿拾路邊的垃圾。雖然室外溫度就10度左右,但是他額頭上還是掛汗珠,頭發上冒著熱氣。
吳大媽是三界鎮盛岙村下屬自然村木家橋村民,以前一直在家做著農活。讓她高興的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她有了份“正式”的工作,成了村里的“保潔員”。“這么大歲數了,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當然很高興了。”她笑著對筆者說。
對于“保潔員”三個字來說華體會體育,似乎是城市的專利,好像與農村無緣。但隨著三界鎮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城鄉環境整潔行動在全市進一步的推進,三界鎮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工作舉措,針對主干公路沿線村清運方便的特點,采取“戶分揀華體會體育、村收集、鎮清運”的運作模式,大力推進環境整治工作,做到一村一人保潔,一天一次清掃,一地一套設施,一月一起評比華體會體育,實現了“村村都有保潔員”,鎮村環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觀。
據了解,該鎮主干公路沿線村及近幾年新農村建設點都聘請了農村保潔員,大都是年齡在60左右的農民。同時,村上為每位保潔員配齊了板車、保潔工具和保潔服。為使環境整治得到長效推進,該鎮還派專人每月不定期進行檢查,對考評成績較好的保潔員給予適當獎勵,對工作責任心差、不能完成任務的保潔員及時進行調整。
吳大媽辛勤的工作只是該鎮環境整治工程戰線上的一個縮影,她和其他的保潔員一起,用農民固有的勤勞和樸實,用辛勤的汗水清潔著農村環境的“容顏”。
據悉,自整潔行動開展以來,該鎮通過創新機制華體會體育、保障投入、明確責任、注重督查,著力破解“堅持難,力度軟,意識淡,行動慢”難題,全鎮環境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