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出了全國168城市“后十名”。
今年以來,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據初步核算,截至7月底,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8,全國排名倒32,同比晉升14個位次,全省排名正6,同比下降1.9%,改善率全國排名正30,全省排名正2;PM_2.5濃度均值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改善率全國排名正5,全省排名正1;PM_10濃度均值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改善率全國排名正9,全省排名正2。
空氣質量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幸福感。曾幾何時,邯鄲PM_2.5濃度頻繁出現爆表。緊靠太行山的地理位置、偏煤的能源結構、偏重的產業結構和偏公路的交通運輸結構,嚴重的大氣污染一度給邯鄲貼上一張“黑色名片”。
大氣污染防治對于邯鄲來說具有現實緊迫性,這是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關系群眾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既“掛帥”又“出征”,以為民擔當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深入基層密集調研,聚焦問題抓要害,找準病根開藥方華體會體育,帶領全市上下勇于直面問題,敢于背水一戰。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連續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調度會議、揚塵治理攻堅月動員會議等,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調度推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以上率下、直抓直管,調度重點問題,盯辦重點措施,持續開展調研督導。市大氣辦印發實施《邯鄲市2023年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暨全面鞏固“退后十”成果工作方案》《邯鄲市2023年減污降碳暨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邯鄲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和城市大氣污染深度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等文件,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量化目標任務;聯合市紀委監委采用“四不兩直”方式監督檢查,向市領導報送提醒函、向縣(市、區)下發督辦函,抓實整改;成立由縣(市、區)委書記、縣長參加的大氣攻堅微信群,將發現問題、管控指令即時交辦縣(市、區)黨政“一把手”,第一時間落實解決。各縣(市、區)、市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圍繞“退后十”重點工作,齊抓共管、協同奮戰,在全市凝聚起強大的攻堅合力。
今年以來華體會體育,我市堅持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核心,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方針,多措并舉,大力推進絕對減排,進一步鞏固“退后十”成果。
對6家金屬粉末企業爐窯實行天然氣改電;對永年區48條燃氣網帶爐實行末端治理升級改造,氮氧化物排放濃度由治理前230毫克/立方米降至40毫克/立方米,下降82.6%。
有序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在目前5家A級企業的基礎上,今年強化精準幫扶和政策激勵,確保完成9家鋼鐵和3家焦化企業的創A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成立了環保績效創A工作專班,聘請專家團隊制定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環保部部長辛景昌介紹,近年來,企業累計投入18.5億元完成了226項環保提升項目。作為邯鄲首家通過鋼鐵行業超低排放評估、環保績效為A類的企業,該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可采取自主減排措施。
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我市對重點行業企業實行環保績效管理,根據不同等級執行差異化減排政策,讓環保治理投入多、治理效果好的企業少受限甚至不受限。
——組織開展揚塵污染源排查整治行動,對各類揚塵源登記到冊,精準施策;開展揚塵治理攻堅月行動,共對13個重點領域集中治理,排查揚塵源2282處,加大重點區域建筑工地、市政施工和平臺推送PM_10高值建筑工地檢查力度,建立問題整改責任效果“四個清單”,累計排查整治2114個問題,公開曝光2起典型問題,問責150人(次)。
——采用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對主城區及周邊裸土裸地進行衛星遙感拍攝,“按圖索驥”逐地塊排查整治。
——對全市20個縣(市、區)城區和重點國省干道道路積塵負荷開展全覆蓋高頻次走航監測,累計走航道路4583條,合格率達到91%華體會體育,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
——高標準打造476條“城市樣板道路”、306個“樣板工地”、811公里“樣板公路”,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揚塵污染治理先進經驗。
揚塵管控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任務,揚塵治理點多線長面廣,在全市揚塵治理工作上,我市始終堅持源頭治理、防治結合的理念,建立健全監管、督查、問責的長效管理機制,采取多種整治手段,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從而達到治塵控塵、持續改善的效果。
據了解,2020年開始,我市每年制定揚塵污染綜合治理方案,明確建筑施工、城市道路、交通公路、裸土裸地、運輸車輛等各類揚塵治理標準,明確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揚塵治理的主體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監管華體會體育,建設、城管、交通、水利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揚塵防治實施監督管理。今年又先后印發了《邯鄲市揚塵治理攻堅月實施方案》《邯鄲市樣板工地樣板道路創建工作方案》和《關于進一步規范提升建筑施工揚塵治理和道路清掃保潔水平的通知》,進一步提高全市揚塵污染治理精細化管理水平。
自3月底揚塵治理攻堅月以來,我市PM_10年度值由11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7微克/立方米,下降34%。PM_10改善率全國排名正9,全省正2,揚塵治理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
臭氧污染是影響我市夏季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為積極有效應對臭氧污染,我市提前謀劃部署華體會體育,聚焦臭氧生成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協同治理,邀請北京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等專業團隊指導制定臭氧污染防治策略,以5-9月臭氧高發期為重點時段,著力抓好臭氧污染過程應對。
今年,我市從源頭替代、無組織治理、末端提升和深度治理四方面全面提升VOCs治理項目,共謀劃VOCs治理項目432項,其中源頭替代20項、無組織治理239項、末端提升112項和深度治理61項,目前已全部完成。
按照省大氣辦相關要求,我市推進焦化、有機化工、制藥等重點行業企業開展兩輪泄漏檢測與修復,發現泄漏點位第一時間進行修復。
規范活性炭更換和再生周期,實施編碼登記,實現從購買、更換到處置的全過程留痕和全環節可回溯管理。開展幫扶檢查,對無法穩定達標治理設施加快推進升級改造,確保達標排放。
夏季高溫時段,我市禁止建筑墻體涂刷、建筑裝飾、瀝青鋪路等戶外作業使用溶劑型涂料,嚴禁戶外鈑金噴漆、焊接等露天作業。同時,重點抓好餐飲油煙、加油站油氣回收、廢油漆桶露天存放、露天燒烤等監管,鼓勵群眾夜間加油,減少日間VOCs排放,降低臭氧高值。
在全省率先制定夏季臭氧月度考核辦法,6-9月份對各縣(市、區)進行考核,以考核問責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日前,在邯臨公路上,我市環保執法人員從一輛柴油貨車油箱內抽取出部分油品,使用油品質量快速檢測儀、車載紫外熒光測硫儀等裝備進行檢測,十幾分鐘后便獲得檢測結果。
“用這套設備檢測僅需15分鐘就出結果,檢測結果準確率達95%以上,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污染防治處處長苗世英說,通過溯源倒查、協同聯動等機制,有效解決了實驗室常規檢測周期長、不合格油品流入市場難追回等問題。
今年以來,全市累計路檢路查柴油貨車12萬輛次,對319輛排放超標貨車處罰6.38萬元;累計抽查非道路移動機械3436臺,對4臺不達標排放機械進行處罰;監督檢查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1046家(次),對2家問題檢驗機構處罰200150元;累計檢查加油站2100家(次),發現問題15家,均已整改;抽查重點用車單位724家(次),對存在問題的1家企業處罰10萬元;大力推廣新能源貨車,全年保有量確保達到3000輛,力爭達到5000輛,任務目標全部分解到縣(市、區),落實到具體用車企業單位;加強“人防+技防”監管,持續開展露天焚燒隱患排查整治,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自覺露天焚燒行為,累計處罰火點1067個,問責1135人。
全市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與擔當攻堅克難,堅持重點突破、強化治本攻堅、加強系統治理、突出科學創新,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鞏固拓展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后十”成果,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