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一起在家政服務過程中的意外事故,牽扯出了一家“游擊隊”式的三無公司,也讓相關賠償變成了一起無法解決的糾紛。
時值年關,許多市民已習慣聘請家政服務機構上門從事居家保潔服務,但面對五花八門、來路各異的家政服務人員,卻少有市民知曉其中暗藏的風險。
調查中記者發現,不僅僅是居家保潔,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全面兩孩政策放開,母嬰護理、養老陪護等家政服務,成為眾多家庭的迫切需求,促使家政服務正逐步向產業化發展,但由于入駐門檻低,缺乏行業規范,導致家政服務業發展無序、亂象叢生。
對此,有專家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家政服務行業的亂象,必須盡快實現家政服務行業的誠信體系建設,推動家政服務機構聯網“紅黑名單”的共享架構,以此作為行業信用考核的標準。
年關將至,本想請家政服務人員前來做一下室內保潔,不料對方卻將一盞價值不菲的吊燈損壞。在協商賠償的過程中,當事人卻發現,自己請來的家政人員竟是“冒牌軍”。
1月16日下午,家住張店的宋鳳琳在向記者講述自己的經歷時,顯得無奈又憤慨,一次看似司空見慣的家政服務,竟演變成了一起無法解決的糾紛。
宋鳳琳告訴記者,考慮到春節馬上就要到來,一周前,她計劃請家政公司人員前來做一次室內保潔。
“小區的公告欄里貼了很多家政服務的廣告,我還特地找了一家標著‘專業’字樣的,通過電話預約,對方的報價也算合理。”
據宋鳳琳介紹,進行保潔服務的當天,自己也正好趕上休息日,進行監督的同時也可為家政服務人員打打下手。宋鳳琳的房屋面積接近130平方米,對方的收費價格為每平方米2.5元,雙方協商保潔費共計300元。
“對方一共來了3個人,身著統一服裝,還帶了不少保潔工作所需的物品,看起來挺專業。”
根據宋鳳琳的描述,在做完門窗玻璃和室內地面的清潔之后,一名男性保潔人員開始對室內的燈具進行除塵,當清理客廳的吊燈時發生了意外。
“在取下吊燈中央部分的外掛水晶柱時,水晶柱突然從對方手中掉了下來,華體會體育摔了個粉碎。”
宋鳳琳告訴記者,事發后,對方就此事道歉,并表示會進行賠償。考慮到購買吊燈時的價格以及作為配件的外掛水晶柱可以另配,華體會體育她便提出了賠償800元錢的要求。
“對方答應得很好,并稱公司方面也會就此進行理賠,3人中一名看起來像負責人的男子給我留下了一張名片,讓我次日到公司處理賠償,300元保潔費屆時可以與賠償一起折算。”
第二天上午,宋鳳琳撥打了對方名片上的電話號碼,但對方手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無奈之下,她根據名片上的地址,來到了張店區洪溝路與東二路路口附近尋找這家名為“晨家”的家政服務公司,結果也未找到該公司。
16日下午,記者與當事人一起前往工商部門進行查詢,結果顯示,無此家政服務公司的任何信息。
春節將至,家政服務市場的現狀究竟如何?市民在選擇家政服務時應注意哪些消費陷阱?1月17日至18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華體會體育
1月17日上午,記者在走訪了淄博中心城區多個小區后發現,在小區的公告欄及樓道內,隨處可見新近張貼的家政小廣告。這些小廣告中,有的標注了家政服務公司的名稱,有的則只簡單留有一個手機號碼。
記者隨機撥打了一則小廣告上的聯系電話,一名操本地口音的男子熱情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公司的服務項目,幾乎所有家政服務項目都可以做。
根據對方介紹,目前,他們公司的室內保潔業務收費尚未漲價,分新舊住宅兩個標準,舊住宅為每平方米2.5元,新住宅為每平方米3元,如同時需要油煙機清洗、家具保養、地毯清洗等業務,則可以打包享受一定折扣。
當天下午,記者還根據小廣告上的電話,以應聘家政服務人員為名,聯系了其他幾家家政服務機構,當得知記者有意做保潔人員時,得到的答復幾乎均為“可以立即上崗”。
“簡單的室內保潔還用培訓嗎?有力氣就行。”其中一家機構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以室內保潔為例,每完成一單保潔服務,可以提成40元到60元,工資每周一結的每單為40元,工資月結的每單為60元。對方稱,如此結算工資其實只是為了留住人。
當記者問上崗前是否會為保潔人員購買相關保險時,所問機構中有的表示會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有的則表示沒有相關保險。
1月18日上午,淄博一家正規在冊的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劉鵬介紹說,通常情況下,每年春節前,家政服務行業都會迎來用工荒,外地來淄博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會集中在臘月十五左右返鄉,加之年底業務量的增加,絕大多數家政服務公司會進入超負荷工作狀態。
“一些本地家政服務人員則會選擇在此時間段時進行脫單,跳出中介的管理,臨時組成隊伍到市場進行攬活。”
劉鵬告訴記者,這種類似于“游擊隊”式的服務個體,不僅會將春節時期的家政服務收費價格抬高,同時由于缺乏正規管理和約束機制,由此引發的糾紛數量也會因此暴增。
調查中記者發現,華體會體育不僅僅是居家保潔,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全面兩孩政策放開,母嬰護理、養老陪護等家政服務,成為眾多家庭的迫切需求,促使家政服務正逐步向產業化發展,但由于入駐門檻較低,缺乏行業規范,導致家政服務業發展無序、亂象叢生。
“家政服務市場良莠不齊,一部電話就可以開張,一些小中介、黑中介魚目混珠,無證經營、亂收費、非法職業中介和欺詐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由于家政服務人員學歷普遍偏低,大多缺乏系統培訓,非職業化就業,流動性大,與家政服務機構關系松散,資格審查不嚴,有惡習甚至前科的一樣能被推薦出去,服務質量難以保證。華體會體育”
劉鵬告訴記者,與家政服務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依然空白,一旦發生糾紛,雇主、家政服務人員、家政公司三方權益都得不到維護,因此,常引發安全誠信危機,直接影響到行業的聲譽。
1月19日,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產業經濟學副教授左月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就業性質上看,家政服務行業屬于非正規就業、靈活就業,家政服務人員不在《勞動合同法》的覆蓋范圍之內,通常情況下只能參照《憲法》、《民法》、《合同法》及司法解釋和政府相關規章制度來規范。此外,由于家政服務人員和客戶的關系屬于民事勞務關系,而非勞動法調整范疇,因此,一旦雇傭雙方發生糾紛,除依法進入民事、刑事訴訟程序外,還需要社會各方提供支持資源,才能維護家政服務人員和客戶的合法權益。
“要從根本上解決家政服務行業的亂象,必須盡快實現家政服務行業的誠信體系建設,推動家政服務機構聯網‘紅黑名單’的共享架構,以此作為行業信用考核的標準。”
左月華表示,除此之外,針對家政服務人員流動性大、工作時間彈性強等特點,還應規范家政服務機構與客戶及家政服務人員的關系,完善勞務合同,制定家政服務人員的服務和待遇梯度標準,增強客戶、機構和家政服務人員三方信任,減少糾紛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