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 北京集中供地:出讓2宗地塊,總成交價58.97億,首開、中建智地&未來科學城各拿一宗
(1)北京集中供地:出讓2宗地塊,總成交價58.97億,首開、中建智地&未來科學城各拿一宗
7月20日下午,北京昌平區出讓兩宗地塊,起始總價54.8億元。其中首開以31.97億+2.3萬㎡現房銷售面積搖中昌平沙河高教園0002等地塊,樓面價約2.8萬元/㎡,溢價率15%。據悉該地塊共吸引了華潤置地、東方雨虹、中鐵建、中海、保利、越秀、建發、首開、太原萃豐、萬科25家房企獨立報名參與。
在早些時候,中建智地+未來科學城聯合體以27億底價摘得昌平東二旗0003等地塊,住宅樓面價約2.55萬/㎡,銷售指導價60000元/㎡。
7月19日,中央、國務院今日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其中,《意見》指出,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精準制定實施各類支持政策,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加強政策協調性,及時回應關切和利益訴求,切實解決實際困難。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制度。健全銀行、保險、擔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
健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評級和評價體系,加強涉企信用信息歸集,推廣“信易貸”等服務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微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推動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擴大覆蓋面、提升增信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億翰智庫認為,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民營企業確實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文件的出臺說明了國家對于推動民營經濟的決心,不過目前不確定文件是否會對房地產行業有所作用。
(3)南京發布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 首次購買產權份額比例為50%-80%
7月18日,南京住房和保障房產局發布《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該辦法對于共有產權房的籌建方式、保障對象、面積標準、定價機制、產權管理、上市交易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辦法指出,保障對象首次購買的產權份額比例為50%-80%。定向供應人才的項目中,人才持有的共有比例可適度降低,具體以市人民政府同意的供應方案為準。
劃撥用地集中新建或存量住房轉用的共有產權住房項目,銷售價格按照略低于周邊同品質、同類型普通商品住房實際成交價格標準核定,并報市人民政府同意。
7月20日消息,廈門第三場土拍將于明日(7月21日)進行,共計劃出讓2幅宅地,土地總面積共2.55公頃,總計價建筑面積7.27萬㎡,起拍總價20.3億元,分布于湖里五通高林片區和同安西柯北片區。
湖里蓮山頭2023P07地塊意向報名房企3家,分別為建發、首開及金茂。另外同安西柯2023TP01地塊暫無意向報名房企。
近日,天津市出臺《關于推動生產性服務領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天津將引進國內外頭部平臺企業不少于2家,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平臺企業不少于2家,在重點領域匯聚超過200家知名平臺企業,打造5個平臺經濟聚集區。
據了解,《實施意見》確定的重點領域包括8個方面。在工業互聯網方面,將打造2個以上具有跨行業、跨領域能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各類生產設備與信息系統廣泛互聯互通。數據服務平臺方面,將力爭引育超過10家平臺企業,加速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及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
科技服務平臺方面,將大力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試驗研發設備共享等科技服務業態。網絡貨運平臺方面,重點打造2至3個主體功能突出、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網絡貨運平臺聚集區,匯聚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網絡貨運領域平臺企業。人力資源平臺方面,重點引育2家以上有特色、有規模的靈活用工或人力資源平臺企業,滿足對人才獲取、靈活性配置等方面需求。
循環經濟物流平臺方面,重點引育2家以上專業化、特色化的循環經濟物流頭部平臺,形成1至2個聚集區,實現線上回收線下物流融合發展模式。信息服務平臺方面,打造1至2個信息服務產業聚集區,爭取頭部平臺企業設立區域性總部、功能性總部,在津總部型主體數量達到50家。
其他新興平臺方面,將支持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支持服務等平臺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和運營中心等平臺型項目落地。
7月19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
據了解,《規劃》明確,示范區要大力發展數字產業,布局元宇宙、北斗導航、量子通信及下一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發展“北斗+”“AI+”“5G+”“大數據+”等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打造數字化轉型發展先行區。
《規劃》提出華體會體育,實施兩業融合發展示范工程,推動消費服務和制造業深度融合、深化研發設計和制造業創新融合、支持園區和企業開展兩業融合試點;實施存量產業提升示范工程,推動低效園區整體轉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發展質量效益。
(3)華安張江產業園REIT二季度收入2253萬元 期內凈虧損1091萬元
7月19日,華安張江產業園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報告。
報告期內,該基金實現收入2253萬元,期內凈利潤虧損1091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61萬元。本期實際分配金額4500萬元,單位實際分配金額為0.09元。
報告期內,該基金持有張江光大園和張潤大廈兩個基礎設施項目。截至2023年6月末的整體出租率為82.31%。租賃業態分布主要為先進制造業31.34%、集成電路21.11%、TMT(含在線.09%,其余部分為空置待租,應收回款率為98.67%。
其中,張江光大園項目6月末的簽約率為79.01%(7月1日新簽約面積已全部交付起租),出租率為70.57%,平均合同租金為5.61元/平/天。張潤大廈項目6月末的出租率為94.05%,平均合同租金為5.89元/平/天。
(1)深業物業中標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城市管家服務采購項目,成交額可達4.13億
7月18日,深圳市龍崗區吉華街道城市管家服務采購項目公布中標結果,中標供應商為深業物業運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標金額8265.82萬元/年,服務期限最高5年,成交額可達4.13億元。
本項目服務區域覆蓋吉華街道整個轄區。服務內容包含: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垃圾轉運站管理、公廁管理、中轉站除臭設備管理、道路及公園綠化管養、綠道管養、大件垃圾資源化處理、年花年桔回收工作、垃圾分類督導服務、愛衛“四害”消殺、路燈管理、重大節日懸掛燈籠國旗共計13項服務內容。
(2)招商積余旗下招商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南京金麒麟云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新設江蘇招商麒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7月20日,招商積余旗下招商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南京金麒麟云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新設江蘇招商麒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招商麒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18日,法定代表人為武晟瑤,注冊資本為500萬元人民幣,企業地址為南京市秦淮區。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物業管理;房地產經紀;住房租賃;非居住房地產租賃等。公司由金麒麟、招商局物業分別持股51%、49%。
據新城悅官微披露,新城悅服務以“大社區+大后勤”發展戰略為引領,歷經多年耕耘,現已成為多元化創新探索的物業服務企業,管理項目涵蓋住宅、商業、寫字樓、產業園、醫院、學校、公建等城市綜合業態。2023年第二季度在多個服務領域中標新項目。
在非住物管服務方面,中標上海民辦力達中學、煙臺電子商務產業園、包頭金輝財富城、麗水松陽縣人民醫院、天津第二耀華中學、天津西青區大寺中學等;
在團餐服務方面,中標天津西青中醫醫院、蘇州消防救援支隊、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安定醫院、鎮江合瑞邁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電梯服務方面,中標鹽城半島花園、常州巨泰電子有限公司、常州科維元著山居、鹽城百富達小區等。
7月19日藍色健康快訊消息,近日,藍色健康與廣汽集團旗下駿達集團達成合作,此次攜手,以大德路康養項目為錨點,雙方將協同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駿達集團利用大德路物業位于廣州市醫療圈的地理位置優勢,深度融合高端康養護理技術和廣汽雄厚的背景實力;藍色健康將不斷釋放“科技+”效應,為大德路養老公寓項目提供院內整體系統平臺+智能硬件解決方案,藍色健康院內整體系統平臺涵蓋院內機構管理、基礎管理、收費管理、客戶管理、智能設備管理、預警管理、物資管理、照護管理、藥品管理、健康管理、餐食管理、統計分析、員工管理、居住管理、大屏展示、家屬移動端等功能模塊,全面助力駿達集團在康養與醫療護理聯合體共建層面上多向發力,以滿足廣汽集團離退休職工及家屬、周邊醫療機構術前術后照護對象、周邊社區及追求高品質養老服務的長者在康復理療、健康養生、智能化產品展示、智能穿戴等多種業態的全方面需求,為實現中國長者高品質的康養生活創造價值。
7月19日,綠城康養集團與仙居縣民政局就“仙居縣社會福利中心公建民營項目”正式簽約,綠城康養將結合仙居縣社會福利中心項目的產品類型和特點,建設“醫療+養老+旅居”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提供“全程化持續照護”服務,通過分級居住、分區管理,為健康活力,高齡自理、半失能華體會體育、失能、失智、安寧療護、病后和術后康復期等不同狀態的長者,提供持續照護服務,打造“一站式養老服務”。項目位于安洲街道嶺腳村,項目建設用地面積約62畝,綠化配套用地約46畝,總建筑面積約48401㎡,概算投資約24744萬元。項目包括仙居縣社會福利中心一期、仙居縣社會福利中心二期、避災中心(救災物資儲備倉庫)三個子項。本次擬公建民營部分為仙居縣社會福利中心一期及二期。
(3)民政部、國家消防救援局聯合印發《關于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通知》
7月19日,民政部、國家消防救援局聯合印發《關于養老機構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通知》,強調養老機構應當按照建筑、消防等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開展服務活動,具備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消防安全條件。《規定》指出,養老機構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消防法律法規規章;嚴格執行《建筑防火通用規范》等強制性消防標準,嚴格規范消防安全管理行為,防止火災發生、減少火災危害,切實保障老年人人身和財產安全。
近日,福建漳州市出臺《漳州市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即日起試行,有效期3年。
據了解,《辦法》提出華體會體育,漳州市內新建、改建、已建和其他途徑籌集的保租房均實行項目認定制,通過認定的項目統一納入保租房管理,享受財政、金融、稅費、民用水電氣價格等相關優惠政策。
《辦法》明確,申報認定保租房項目,應同時符合面積標準、租金標準、配租標準、建設標準、運營標準。其中,保租房項目的戶型面積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可以配置套(間)數占比不高于20%且面積不超過90平方米的戶型。已經開工或建成的可適當放寬面積標準,大戶型套房且不適合改造的可按間出租。
同時,保租房項目的租金應低于經評估的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保租房租金初次定價和動態調價均須報屬地住建部門備案,年度漲幅不得超過5%。
配租方面,重點面向城鎮無房市民特別是新市民、青年人配租,優先保障新市民中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的住房困難群體。此外,保租房項目建設和改建均應符合相關要求。
7月20日,成都住建官微發布消息表示ICC天峻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即將開始登記。
據了解,ICC天峻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位于成都錦江區東大路577號3棟、4棟,為高層電梯樓房,配租房源共1132套/間,其中整租596套,分租536間,總建筑面積67934.78平米華體會體育。其中,整租房源計租面積等于該房源建筑面積,分租房源計租面積為房間室內面積和分攤面積之和(分攤面積=(廚房、客廳等公共區域的套內面積+公攤面積)/房間數)。
房間戶型包括49-62平方米的標間,出租方式為整租,共計423套;78-89平方米的套一,出租方式為整租,共計173套;以及99-127平方米的套二,出租方式為分租,共計268套/536間。
資料顯示,根據最新發布的《成都市住房市場平均租金水平信息》,沙河街道的市場平均租金水平為46.28元/平方米?月,ICC天峻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租金價格為41.652元/平方米?月,相當于該街道的市場平均租金水平的90%(符合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標準原則上不高于市場租金的90%的規定)。
ICC天峻項目保障性租賃住房房源全部為精裝修。項目由成都明宇尊雅住房租賃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提供運營服務,由啟勝物業管理公司物業服務,物業管理費為5元/平方米?月。
為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促進公租房合理配置,日前,河北省石家莊市印發《關于調整公共租賃住房有關政策的通知》,從6方面對公租房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
調整面積核算規則。在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請公租房時,取消了對父母有兩套及以上住房進行面積核算的規定。
規范社保繳納條件。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在申請及享受公租房保障時須正常繳納社保。明確優先保障群體華體會體育。騰退的公租房優先滿足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確保做到對低保、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放寬租賃補貼發放條件。
對符合公租房保障條件的申請人,不再需要提出發放租賃補貼申請,自住房保障資格審核通過下個月起,即可享受公租房租賃補貼保障。增加申請渠道和方式。申請人可登錄冀時辦APP,進行線上申請;也可以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填寫相關資料,進行線下申請。精簡申報資料。申請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明及其他特殊證件材料,不再提供居住證、收入證明等資料。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政策調整加大了租賃補貼發放力度,引導部分符合條件的人員租住市場租賃住房,可較大程度緩解公租房供需矛盾,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有力推動“租購并舉”住房制度的落實。
7月19日電,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支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
其中提到,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現代種養業,高質量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等特色產業,積極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
7月17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鄉村振興票據有關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鼓勵信用增進機構為鄉村振興企業提供信用增進服務,提升涉農主體市場認可度,有效增強金融資源可得性。此外,主承銷商及其他有關中介機構應堅持市場化原則,持續提高專業服務和盡職調查水平,提升鄉村振興票據信息披露質量,確保募集資金所投項目具備商業可持續性,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
《通知》還提出,加大鄉村振興票據宣傳力度,對于創新程度高、示范效應 好的鄉村振興票據項目,可以適當形式同發行企業、主承銷商等 開展聯合宣傳。
7月20日,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行動方案》明確,到2030年,江蘇將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2030年、2035年三個階段目標任務,實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能提升、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業科技創新、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等七大專項行動,落實一批務實舉措,建設一批重大載體平臺,在更多領域、關鍵環節上率先突破。
具體目標來看,到2025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更加穩定安全,鄉村產業發展更加高質高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更加充分廣泛,農業物質裝備支撐更加凸顯優勢,農村改革創新更加充滿活力,農民增收渠道更加穩定多元,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更加有力有效。到2030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展望2035年,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基本同步,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基本健全,農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更高、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