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穿著統一的工作服上門保潔,又破又擠的屋子在清潔之后變得干凈整齊。類似這樣的畫面經常出現在B站賬號“馬俐管家”的視頻中,吸引了大量的用戶觀看。
這些視頻并非只為網友提供“解壓”效果——它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事業,是他們成為“家庭衛生管理師”的成長記錄。
從成都一家國企離開后,楊春美在2021年正式成立家政企業馬俐管家,招聘了一批年輕的從事高端保潔工作。馬俐管家的規模并不大,但幾乎都是95后。90后的楊春美笑稱,自己是公司最“老”的人。
就在馬俐管家成立后的一年多,在距離成都1800多公里的蘇州,1997年出生的王育凱同樣決定創業,開了一家家政公司“松鼠管家”。在這之前,他在互聯網公司做招商和運營,但總覺得自己是個“螺絲釘”。
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中國家政服務市場規模將增至1.16萬億元,但仍存在大約2000萬人的缺口。與之同步的另一個現實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找到有價值感的工作。
即使在傳統的觀念里,做保潔并不“光鮮”,但在楊春美和王育凱創辦的公司中華體會體育,年輕人正在實踐并驗證自己做出的選擇。
在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中,家政行業是中年人從事的體力勞動華體會體育,與95后、學歷高、創業這些詞相去甚遠。
但機會往往屬于那些嗅覺敏銳的人——楊春美和王育凱都是愛干凈的人,決定創業的時候,他們的一致觀察是,市場上有很多家政公司,但很難找到專業的、服務質量比較高的平臺。市場需求這么大、痛點卻沒有被解決,這成為他們創業的最大契機。
楊春美決定創業做家政的選擇并非心血來潮。她的父母長期從事裝修工作,發現別人打掃得不夠好之后,楊春美想,為什么不自己做一個公司?對于當時已經做到管理層崗位的她來說,去另一家公司繼續在職場上競爭不一定是更好的選擇。實際上,楊春美之前已經在企業積累了新媒體和品牌孵化的經驗,這給了她創業的底氣。
但創辦一家公司需要更加周全的考慮。2021年的成都市場上,已經有了一些小規模的家政企業做上門清潔服務,想要吸引客戶,就必須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楊春美和合伙人們決定從高端清潔切入市場。在每平方米20到60元的收費標準下,馬俐管家的很多訂單需要幾個人通過一整天甚至更久的時間完成打掃,客單價達到幾千元。不過,這也造就了B站的“粉絲圍觀”。馬俐管家上門深度清潔的視頻走紅,不僅在視頻平臺積累大量粉絲,也讓他們有機會開拓線上銷售。
而和清一色的年輕人隊伍,同樣讓馬俐管家和市場上其他公司區分開來。
正如所有創業團隊早期要經歷的那樣華體會體育,吸引新人的加入并不簡單,尤其是在傳統擇業觀念中被忽視的家政行業。早期公司招人難,楊春美稱,想要招聘一個年輕人,她要像路演一樣說清楚馬俐管家是什么、做什么、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公司。機緣巧合之下,楊春美的表弟,一名,帶領了幾位“戰友”一同加入馬俐管家,而“吃苦耐勞”的形象也為馬俐管家帶來了優勢。
松鼠管家同樣是一個充滿“新鮮血液”的創業團隊,幾乎都是90后。在加入公司之前,這些員工有的做過銷售、財務,有的修過飛機華體會體育,來自于各行各業。如今,松鼠管家的規模擴張到了30人,家政服務、采購、財務、運營等崗位分工明確。
王育凱告訴界面新聞,很多員工看中的是公司的團隊氛圍和年輕氣息,并且,在“基本工資+績效”的機制下,他們獲得的待遇也超過進廠打工。“只要工作干得好,就可以當隊長,還可以轉崗做別的工作。”
事實上,不乏有樂于嘗鮮的年輕人來到家政行業,目的是體驗生活。不過,王育凱和楊春美都不希望年輕人只是來家政行業“淺嘗輒止”。他們設置了一套完整的晉升機制,希望公司的員工可以扎實地干下去。一位員工在大學畢業之前就來到馬俐管家實習,畢業僅僅半年后,他就被提拔成了視頻主管。
家政行業成為年輕人的新選擇,這樣的趨勢跟行業現狀有關:如今,家政服務的客戶群體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年輕人的想法多,和客戶的溝通相對更順暢;同時,部分傳統家政平臺缺少標準化的規范,年輕人的學習能力強,培訓起來也更加高效。
談到招聘標準,楊春美經常強調的一個詞是“價值認同感”。她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想社交,寧愿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而在馬俐管家這樣的公司,員工做的工作相對純粹,并且有一群人可以和自己一同服務客戶,做得好、做得壞,結果立馬就能被看到,價值認同感也會來得比較快。
今年7月,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教育部等16部門印發《2023年家政興農行動工作方案》,其中提到,鼓勵運作規范、信譽良好的家政企業、家政培訓機構開展校園招聘,為年輕人才提供更多就業選擇。鼓勵高校畢業生創辦家政企業,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社保補貼。鼓勵龍頭家政企業積極吸納青年實習見習,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就業見習補貼。
方案還提出,鼓勵家政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到鄉、行業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家政興農。有條件的地方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進城家政服務員納入城鎮住房保障范圍。
在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行業里,找到成功案例的閃光點確實重要。例如,楊春美對公司的發展有明確的定位:他們并不是簡單地“做衛生”,而是從專業的角度攻克很多市面上沒有人解決的問題,做“最貴但最專業”的家政服務——這才有了B站上那些罕見的保潔案例。她還鼓勵公司員工為公司的發展出謀劃策,一旦員工提出的問題和方案被采納,就有直接的現金獎勵。
但在熱情之外,家政創業的難度依然不容小覷。公開數據顯示,早在2021年上半年,中國家政服務企業數量就突破100萬家。
松鼠管家的第一個客人來自于線下“發傳單”。回想起來,王育凱也覺得這種方法有點“傻”,效率低。但當時缺乏經驗的他們只能繼續摸索,前三個月在線上積累了一些潛在客戶。后期有了短視頻宣傳和運營的輔助,他們終于在第四個月獲得了十幾個訂單。今年上半年,松鼠管家已經實現盈虧平衡,現在每個月的單子穩定在100多的數量。
如今,馬俐管家已經成為行業里的創業標桿,最早則同樣經歷了艱難的摸索過程。盡管楊春美和其他合伙人有豐富的運營經驗,但行業經驗幾乎沒有。成立公司之后,他們需要梳理出系統、搭建公司框架、找到客戶體驗的反饋,經歷了很長的產品打磨期。
如今,除了公司本身的業務,楊春美和王育凱都開始對外培訓華體會體育,傳授經驗,還參加了不少當地家政協會舉辦的交流會。下半年,小王計劃在蘇州之外的其他城市開放加盟,逐步擴大覆蓋的范圍。
不過,楊春美也向希望加入行業的年輕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分享創業經驗時,楊春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再去分析家政市場的機會和挑戰。“家政行業的工作門檻確實不高,但想要做成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