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義縣西后臺村位于錦阜路兩側,全村常住230余戶,1000余人,由2個自然屯組成,轄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100畝華體會體育、已形成以中草藥種植為主導產業,人均年收入達2萬元。先后被評為市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縣先進基層黨支部。
一是黨建先行創新機制。村黨支部在縣華體會體育、鎮黨委、政府“凈化”活動統一安排下,借助縣農業農村局的幫扶,聞令而動。結合實施“堡壘鞏固”工程,動員村黨員在環境整治一線爭當先鋒、爭作表率,做給群眾看,領著大家干。充分利用大喇叭、釘釘群、微信群等進行廣泛宣傳,積極引導群眾參與環境整治中來,不斷增強群眾的環保意識,增加群眾的參與度和自覺度、通過宣傳引導,由原來的黨員干部帶頭干華體會體育,到群眾參與干,再到現在的自覺干,形成了齊抓共管的社會良好氛圍。
二是進行常態化保潔。落實縣“四級包保制”外,村實現了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保潔員包路、網格員包戶的管理機制。村干部、網格員以及定期巡查,保潔員對垃圾做到日產日清,自然屯垃圾池(桶)3天內清理一次,形成常態化的保潔機制。
三是推進垃圾分類減量。實施“戶垃圾分類減量不出院”,倡導村民自行處置大部分垃圾,戶建220個漚肥池,把能漚肥的漚肥,能放進灶臺燒的就燒。自己處理不來的垃圾,村民自己定時把垃圾裝好投放在垃圾池(桶),由村上統一收集,再轉運處理華體會體育,真正實現“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模式。為動員廣大村民參與垃圾分類,村制定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文明道德建設積分制”。“凈化”行動得積分,積分到村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垃圾減量達70%左右,用小積分撬動凈化大環境。
四是加強檔案軟件建設。除按照縣鄉鎮要求。村建設了“村規民約”,“門前三包制度”,“四級包保制”涉及村干部包組,黨員、網格員包戶,“村人居環境凈化整治和文明道德建設積分制”和各類會議記錄、影像等華體會體育。
五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村原有固定垃圾池16個,因垃圾分類減量保留4個垃圾池,原有垃圾桶78個,現保留10個垃圾桶。村有垃圾收集車2輛,有保潔員8人,工資由鄉鎮統籌。新建糞污堆漚點1處,生產垃圾堆漚點1 處,建筑垃圾堆放處1個,新購置有害垃圾收集桶1個,設固定廢地膜收集室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