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眼下,踏上“千島之城”舟山,城鄉綠意盎然,海水湛藍通透,一座座海島猶如一顆顆明珠光彩奪目,吸引游客不遠千里“追光”而來。
20年來,在“八八戰略”指引下,舟山積極發揮濱海資源優勢,重點實施海島生態環境保護、全域旅游推進、產業綠色升級、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制度機制創新等重大任務,建設獨具海島特色的大花園,為全省大花園建設提供示范。
傍晚,在舟山市嵊泗縣泗礁島的漁政碼頭,隨著“海巡0743”艇靠泊,工作人員將收集了一天的海上垃圾抬上岸,然后拖至漁港內的垃圾站進行分類傾倒。
保護生態,讓海島鄉村“綠起來”,舟山一直不遺余力——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努力提升區域環境質量。
舟山海島眾多海岸線漫長,為做好近海海域污染防治,特別是海漂垃圾治理,從2021年開始,舟山市實施“海上環衛”工作機制,組建“專業化海上保潔隊伍、海域海岸保潔隊伍、灣灘志愿者隊伍”三支隊伍,建立完善“部門聯動、日常監管、長效保潔”三大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灣灘問題巡查、岸灘垃圾收集、垃圾清運處置等工作。
近年來,舟山陸續建成了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普陀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2個國家級海洋保護區,以及舟山市東部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占全市海域總面積的11%以上。全力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成功獲批6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占全省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數一半,全域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藍圖初現。
一項項沉甸甸的榮譽,是舟山生態立市的實力見證。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全國前列,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等指標順利完成省下達任務;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城鄉生活垃圾“全焚燒無填埋”城市。
漫步沙灘、戲水海浪、憑海聽濤,看云卷云舒……舟山海島的藍天、白云、綠樹和迎面吹來的海風,正源源不斷吸引著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近年來,舟山市依托海洋資源擘畫全域旅游,高質量推進海島公園建設,統籌推進“小島你好”行動和“星辰大海”計劃,讓最美的風景展現在游客眼前。
海島公園建設是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有力抓手。舟山市統籌全市海洋海島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游艇郵輪、海島度假、海上運動、漁村體驗、海鮮美食、生態研學、佛學研學等優質旅游產品,高標準打造具有群島特色的精品海島公園。自2021年浙江省公布首批大花園耀眼明珠名單以來,舟山市已有3個海島公園入選。
在此基礎上,舟山還深入實施“星辰大海”計劃,聚焦城市濱海岸線獨特地理空間,致力于打造一批海洋景觀設施、文化標識工程、精品文旅產業項目,使舟山295公里城市海岸線成為可“觀星、攬月、望海”的海島理想生活風情海岸帶。
去年6月,舟山市啟動“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計劃用三年時間,重點打造30個懸水小島,力爭全面展現各美其美、島島共富新圖景。東岠島、葫蘆島等一座座無人問津的小島,蝶變為新晉“網紅”。
此外,舟山還因地制宜打造“文旅+體育”盛宴,“舟馬”、騎游大會、鐵人三項等賽事的舉辦,正推動舟山文旅體深度融合,不僅賽事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還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以今年4月舉行的第三屆環舟山自行車騎游大會為例,帶來了1.6億元賽事綜合效益,賽事投入產出比高達1:50。
近年來,舟山全力打好綜合交通大會戰,加快構建“外暢內序華體會體育、互聯互通、綜合立體”的現代交通體系,實現了從交通末端到海上交通樞紐的華麗轉身——
公路方面,累計建成公路橋隧364座(跨海通道21座),形成全國最長的連島高速公路和規模最大的跨海橋梁群華體會體育。
水路方面,隨著“藍色島鏈”水運特色工程推進,目前舟山在全省率先實現百人以上島嶼陸島交通碼頭全覆蓋,擁有客渡運船舶161艘,開通水上客渡運航線條,全面形成島際水路客運2小時交通圈。
除了交通,舟山市還圍繞海島區域一體化華體會體育,加快能源華體會體育、水利、信息等設施建設,統籌推進陸海聯動,打通關鍵節點。
船舶修造業綠色轉型。近年來,舟山船舶修造業全面推行超高壓水除銹、自動化焊接、廢水回收利用等綠色修船技術研發應用,建成全國最大綠色修船基地。
清潔能源加快發展。錨定風能、太陽能、海洋能、LNG等持續發力,加快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推動清潔電力裝機規模、清潔能源儲運水平再上新臺階。截至目前,舟山清潔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已達530.8萬千瓦,LNG接收能力達800萬噸/年。
舟山還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如普陀區以新農村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為“兩山合作社”運營平臺,促進“兩山”項目轉化實施。以盤活閑置資產為切入點華體會體育,實施“盤活一處農房、招引一家企業、帶來一批項目、重塑一村活力,富裕一方村民”的“五個一”行動,成功打造一批網紅打卡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過去到未來,舟山正用行動證明那句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