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近年來,安徽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以整治環境“臟亂差”為先手棋,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繪就天藍、地凈、水清的鄉村底色。
安徽以制度設計、清掃保潔、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市場化服務、技術指導、監督管理“七個百分百”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新提升。
制度設計“百分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著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2010年—2014年,全省連續5年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完成了1225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任務,全省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和保潔隊伍基本建立。2015年-2017年,實施農村生活垃圾3年治理行動,將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服務向村莊延伸。自2017年起,開展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落實了縣級政府主體責任。2019年2月,安徽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通過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國家十部委驗收。2022年4月,開展“十四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持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有條件的村莊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源頭減量。2023年7月開始,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持之以恒打造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
清掃保潔“百分百”。安徽省把村莊清掃保潔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結合,指導各地農村環衛服務企業在作業人員招聘中,優先聘用轄區內能夠勝任保潔崗位的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為環衛保潔員,實現一人就業、全家收入穩定。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華體會體育、人口規模、交通便捷程度等實際情況出發,按照戶籍人口300—500人配1名環衛作業人員的標準來組建服務作業隊伍。全省農村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作業服務范圍覆蓋1326個鄉鎮和街道、15101個行政村、214541個自然村,全省共投放垃圾桶456萬只華體會體育,配有農村環衛保潔員14.2萬余人,基本滿足村莊日常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運的需要。
收集轉運“百分百”。安徽省從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建設和機制保障上入手,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清掃保潔和收運市場化、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運行模式。在全省范圍內基本建立了“農戶集中投放、服務企業收運、市縣統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清掃保潔、市場化作業服務,縣級無害化處理。目前,全省投入運行的壓縮式農村生活垃圾中轉站646座、中轉能力21965噸/日,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壓縮車3436輛、收轉運能力27871噸/日,基本做到村莊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能及時“收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掉”華體會體育。
無害化處理“百分百”。安徽堅持城鄉一體化、城鄉融合發展理念,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布局華體會體育。推動縣域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改造提標,補齊末端無害化處理設施短板,全省投運53座垃圾焚燒廠,設計處理能力達46160噸/日。2022年全年收運處理農村生活垃圾725萬噸、焚燒率為96%,2023年上半年收運處理382萬噸、焚燒變為100%,做到零填埋。
市場化服務“百分百”。積極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積極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市場化,及時運用改革創新方法,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確把市場化運行作為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求大力吸引社會資本、技術、管理等參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杜絕政府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和裁判員角色。
技術指導“百分百”。編制《安徽省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整治技術指引(試行)《安徽省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原地整治工程后期維護指南》,全省累計完成289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有效指導38個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原地整治工程后期維護工作,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環境效益,順利通過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定《安徽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技術指南》華體會體育,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運行提供技術支撐。先后在全椒縣、巢湖市、岳西縣等多地組織召開了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現場會,進行技術培訓,積極推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運行模式。建立了省級專家組,指導各地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項目的謀劃和規范運作。開展信息化管理試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農村生活垃圾清掃保潔、收集轉運等作業服務過程進行信息化管理,有27個縣(市、區)、13個片區、57個鄉鎮開展信息化管理示范。
監督管理“百分百”。推行以村為單位實行網格化管理,形成“網格長、網格聯絡員、網格員”的三級網格管理機制,對網格內清掃保潔、垃圾收運、農戶門前“三包”等進行管理。設立投訴電話、群眾來信等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社會監督平臺,對市場化公司管理不到位,導致垃圾清掃、收運不及時的,鼓勵村民舉報,對舉報事項屬實的,由地方政府納入對市場化公司考核績效。(吳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