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在烏魯木齊大街小巷,那一抹橙色的身影,無論嚴寒酷暑,無論風霜雨雪,他們都始終堅守,他們就是城市的“美容師”——環衛工人。
從“一把掃帚”向“人機協同”升級;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從各掃門前雪到共建美好家園、從提高環衛工人的福利待遇到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烏魯木齊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營造舒適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2.5余萬名環衛工人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關愛。華體會體育
10月25日清晨,環衛工人劉紅英和往常一樣,拿起掃帚清掃著中亞大道四周的落葉。
劉紅英從事環衛工作已有7年,主要負責口岸路和中亞大道的環境衛生。她說:“經常得到社區、工作隊和商戶的關愛,夏天送清涼,冬天送溫暖,她和同事們會繼續堅守崗位,保證環境衛生時時干凈整潔。
近日,在中亞南路片區海濱社區,經開區(頭屯河區)區委辦、政府辦駐社區工作隊和社區一同,為環衛工人贈送了口罩、酒精、濕巾等防疫物資,還號召沿街商戶為環衛工人提供便利。
“天冷了,我們為環衛工人準備了熱水,他們有空可以進來取取暖,歇歇腳。”社區內的家博中西醫結合腎病醫院黨支部董江宏說,醫院長期為環衛工人提供便利,還為困難的環衛工人提供免費體檢,免除掛號費和一些基礎檢查的費用,希望能夠幫到他們。板房溝鎮環衛工人張云秀說,這幾年,大家愛護環境的意識提高了,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少多了,社會各界也都對環衛工人給予了更多支持和理解。
“待遇提升是一方面,逢年過節有人惦念,華體會體育平時還有志愿者幫忙打掃衛生,我們心里暖,干起活來勁頭足著呢。”張云秀說。
葦湖梁街道立井北社區迪麗拜爾·熱合木吐力從事環衛工作12年了。她說:“大家都很認可自己的工作,華體會體育小區居民也都非常熱心,給我們提供休息場所和熱水,有時也幫我們一同清掃。”迪麗拜爾·熱合木吐力說,她喜歡環衛工作,一直會堅持下去,讓大家居住的小區環境越來越美好。
綠豆湯、菊花茶,免費熱乎的包子奶茶、歇腳地……在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有不少店鋪和周邊企業,長期為環衛工人提供各類服務。
在板房溝鎮七工村經營了十年早餐店的李勃經常為附近的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和歇腳地。他說,環衛工人為大家營造了一個整潔、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自己只是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方便和幫助。
近日,水磨溝區葦湖梁街道立井北社區為每位環衛工人購買了面粉和清油,發放了兩包一次性醫用口罩。
立井北社區衛生專干謝新環說,社區共有53名環衛工人,他們除了負責立井街和外環橋下六道灣路主次干道的清掃外,還負責東湖麗景小區的日常保潔和外環境消殺工作。社區積極了解環衛工人的所需所盼,盡可能解決環衛工人的困難,為他們送去更多的關愛。針對冬日里環衛工人們容易出現的皮膚問題,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科專家聯合天山區解放南路片區天池路社區為社區環衛工人們展開義診活動,并給大家贈送免費的藥品。
“我們平時在外面干活,遇到低溫天氣,手上會出現凍瘡、裂紋,非常感謝社區和醫院給我們送來的藥品。華體會體育”負責天池路保潔任務的環衛工人阿曼古麗斯依提說。
從道路清掃、垃圾運送到公廁管理,無一不屬于城市環衛的范疇。從“單一人工清掃”到“人機協同作戰”,首府環衛工作也更加精細化、智慧化。
10月25日7時30分,沙依巴克區和田街片區環衛工馮春梅來到和田一街,開始了一天的清掃工作。只見清掃車先將街道清掃一遍,邊邊角角沒掃到的地方,馮春梅再用掃帚精掃一遍。“以前沒有清掃車,馬路和人行道上的垃圾都得靠人工清掃,耗費時間長,長時間在馬路中間作業危險性也較大。這幾年,夏天有清掃車配合清掃,冬天有掃雪機和揚雪機幫忙掃雪,我們的工作量減輕了,工作效率卻大幅提高。”馮春梅從事了15年保潔工作,見證了我市道路清掃由“一把掃帚”向“人機協作”升級。
和田街片區城區管理中心主任董輝說,這幾年,沙依巴克區不斷推進機械化清掃的范圍,機掃、降塵、灑水、清護等工作,均采用機械化為主、人工為輔的“人機協作”作業模式,不斷提高了保潔效率。
同樣感受變化的還有高潔集團烏魯木齊分公司環衛工人路金蓮。她所在的公司承擔高新區(新市區)河南路以南、新醫路以北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冬季除雪、垃圾分類等城市服務性保障工作。
路金蓮在環衛行業干了14年,華體會體育她說,現在機械化作業程度不斷提高,環衛工人工作量減輕了不少。就拿冬季清雪來說,現在各類清雪設備助力烏魯木齊各條道路清雪高速度、高質量。她所在的公司冬季清雪作業區域共投入105臺清雪設備,冬季清雪駕駛員148人,清雪機械作業共編八組,同時根據天氣變化,制定不同清雪作業計劃。
從事機械清掃工作9年的駕駛員劉中華說,現在公司對環衛工作中涉及的人、車、物均可通過智慧云平臺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實時管理。他作業時,在公司智能平臺上能實時看到他的作業路線、作業質量、油耗等信息,智慧云平臺既能幫助機械清掃人員提升操作技能,又能提升作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