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外灘是上海經典的城市地標,濱水區域更是中外游客憑欄望江、打卡拍照的必到之處。一塵不染的座椅、扶手,可席地而坐的人行道、月臺,干凈溫馨的公共廁所,這些精細化的保潔成為了外灘濱水區保潔班每天的“日常”。
然而每天要面對日均超40萬人、瞬時峰值破4.7萬人這樣的“人從眾”場面華體會體育,外灘濱水區的保潔重任如何扛得住、做得好?8月15日,記者實地探訪了一番。
下午5點,外灘濱水區的人流量又開始多了起來。保潔員朱金龍臉上掛滿汗珠,正在不間斷地撿著地上的垃圾、擦拭著廢物箱。
腰間掛著一個黑色包,人稱環衛“美容九件套”。“雖然都是小物件,但關鍵時刻能派上大用處。”已經在欣誼干了10幾年環衛保潔的朱金龍,說起自己的清潔“寶貝”,娓娓道來。
“鏟刀專門對付口香糖、雜草;噴水壺、百潔布和抹布‘抱團’,解決垃圾桶上的污漬;清理桿可應對手夠不到的陰溝深處;折疊鑷子可以夾走藏在一些邊邊角角的雜物;鋼絲球和刷子則用來清理與垃圾桶配套的煙灰缸華體會體育、頑固口香糖印等。”
朱金龍告訴記者,為了實現更高的精細化要求,他們班組成員們練就了“火眼金睛”,有時候甚至量化到幾平方米里面污漬的數量與面積。雖然游客眾多,但他們始終在自己的負責區域內,做好動態循環、全方位、立體式的保潔工作。
采訪間隙,遠處一個小男孩不知為何,突然隨地小便了起來。朱金龍見狀趕緊沖了過去,和家長叮囑了幾句之后,便默默地清潔了起來,一旁的家長看到后也頗顯尷尬。“游客多,素質高低不一,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最多也只能勸幾句,然后盡力把污染的區域徹底清理干凈。”朱金龍說,外灘的亮麗需要精細化保潔,也需要每一位市民游客的文明自覺。
“大家排好隊、遵守好秩序,很快就輪到了!”傍晚6點左右,中山東一路225號公廁前,排起了十幾米的隊伍。保潔員汪彩霞奔進奔出,忙不停。
公廁外,她要當好“秩序員”“老娘舅”,叮囑女同胞們排好隊,遇上排隊的小糾紛,還要調解一番。公廁里,她要做好“保潔員”“服務員”,地面有水漬了,趕緊拖一拖;蹲位臟了,馬上刷一刷。碰上身體不適的市民游客,一杯熱水、一句句關心,都是她工作的“日常”。
“現在雖然每天公廁日人流量都在1萬人以上,但我們的‘五心服務’絕對不會打折。”環境舒心、保潔細心、言語貼心、服務真心、如廁稱心,汪彩霞說,讓市民游客在如廁過程中享受到來自黃浦的“溫度”,是他們班組成員們一直要做的。
因為外灘濱水區的公廁,都設在觀景平臺之下,“通風”一直是公廁的“硬傷”。為了彌補硬件上的不足華體會體育,汪彩霞和同事們想盡各種辦法,祛除異味華體會體育。“廁所增加香氛的同時,我們也在保潔中增加了消毒劑的噴灑次數,這樣既保證了環境的干凈,也做到了異味的祛除,游客們進來后會感覺舒心很多。”
“外灘濱江區域的保潔比較特殊華體會體育,我們也一直在精益求精,不斷自我加壓。”外灘濱水區保潔班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人流量的高居不下,垃圾量比平時也上升了近300%,所以班組成員增加了30%,增設了15組31個垃圾桶,通過不斷的精細化保潔,確保外灘濱水區域整潔有序,讓外灘成為展現黃浦環衛精細化保潔的一個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