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陽春三月,泉城濟南的大街小巷,游人如織的場景重新回來了。濟南,這座一向低調內斂的歷史文化名城開始嶄露頭角,如何讓旅游“熱潮”后勁十足,讓濟南成為朝思暮想、流連忘返的網紅城市,關鍵在提升城市品質。
濟南槐蔭區作為“京滬會客廳”,轄區有濟南森林公園天然“氧吧”,商業綜合體印象濟南、弘陽廣場、宜家等網紅打卡地,更有全國交通“走廊”濟南西客站。近年來,槐蔭區城管局不斷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用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治理水平,助力濟南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精致精美精彩”的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
遙控、飛行、巡查、取證……弘陽廣場前,槐蔭區城管局數字化城管中心隊員化身“空中城管”,正操縱著無人機查看轄區在建工地、拆遷片區是否有渣土問題,高空是否存在違建等現象,借助“天上拍、地上巡”的立體巡查模式,進一步延伸城市管理的高度、廣度和精度,織密城管巡查的“天羅地網”,隨著無人機的一次次起飛,為巡查人員插上了“翅膀”、裝上了“千里眼”。
“無人機有時效性強、機動性好、方便靈活、巡查范圍廣等優勢,可以靈活地在空中巡查重要場所、交通主干道等重點區域的占道經營、高空違建、建筑工地、河道整治等現象,實現全方位、全覆蓋巡查取證。”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助無人機提供的航拍區域高清圖像,能及時彌補巡查人員巡查范圍有限、取證困難等不足,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處置效率。
“空中巡查”只是槐蔭區城管局日常巡查工作的一環。近年來,槐蔭區城管局創建“地面”“半空”“空中”三位一體巡查模式,與轄區街道聯合,在全區169條道路、184個社區網格、337個城管責任網格中,實現了路長+網格巡查全區全覆蓋,依托槐蔭區數字化智慧城管服務平臺發現、抓拍問題,智慧城管系統第一時間立案、分派,與人員巡查相結合,緊抓“門前五包”,發揮多網合一、多元合一機制,打造路在網中、網中有路的城市治理精細化管理格局,讓日常案件高效流轉,件件有落實,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中存在問題的發現速度、反應速度、處理速度。
“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系統建設,以信息共用共享、華體會體育管理科學合理、服務主動高效的智慧城管平臺,讓管理更智慧,讓城市更美好。”相關負責人說。
在槐蔭區和諧佳苑第四區小區內,垃圾分類督桶員朱成勤正在垃圾智能回收箱前,華體會體育指導群眾正常投放垃圾,只見市民李先生在屏幕熟練地輸入自己的手機號,將紙箱投入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內,屏幕立即顯示本次投放0.85千克,微信到賬0.68元。“可回收物不用放在家里堆積,不僅美化了家里的環境,對小區的居住環境也是一種提升。”市民朱先生說。
生活垃圾分類作為一件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工作,事關城市品質提升,是一件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實事。近年來,槐蔭區城管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強化政治意識、華體會體育大局意識,堅決貫徹落實市、區兩級垃圾分類相關工作要求,發起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活動,積極對接山東省科技館,開展“垃圾分類”系列科普活動,完善青少年垃圾分類宣教,打造垃圾分類宣教基地。以“城市管理進社區”活動為抓手,在小區和各村居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通過走訪入戶,向轄區群眾發放宣傳頁,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分類方法,積極引導居民群眾做垃圾分類的實踐者、宣傳者和監督者。每月開展有害垃圾回收兌換活動,持續開展垃圾分類及源頭減量宣傳。在日常檢查中加大執法力度,督促轄區物業單位規范區域垃圾分類。在點滴日常工作中,做到真用心、真用力、真負責,做好垃圾分類這件民生關鍵小事做好,提升城市品質。
“垃圾分類工作要以結果為導向,牢固樹立全區一盤棋理念,深化部門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扎實的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共同推進槐蔭區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高度。”槐蔭區城管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清晨,灑水車伴著悅耳的聲音,行駛在寬敞的馬路上,水柱通過噴頭射出化作水花,穿過柏油馬路的細密紋理,帶走了縫隙里潛藏的灰塵,路面干凈得反光。路邊,掃把掃過路面發出“刷刷刷”的響聲,落葉灰塵在掃把的不停揮舞下,被“一網打盡”,保潔員從保潔車上拿出抹布,迅速將果皮箱擦拭干凈,放眼整個片區既清新又整潔。
近年來,槐蔭區城管局全面落實“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標準要求,全區2300余名環衛人堅守崗位,開展環衛作業機械化、精細化、規范化、一體化保潔,緊抓重點道路、重點區域的道路沖刷洗掃工作,充分發揮“灑、沖、洗、吸、掃”多樣式“五機五步”聯合作業效能,確保道路“六凈一潔見本色”。
同時,加強城市家具一體化綜合保潔和垃圾死角清理力度,對轄區內垃圾桶、果皮箱、路牌、隔離護欄、公交站牌、垃圾分類亭等設施進行一體化綜合保潔,利用小型高壓清洗車采取“人機結合”的方式進行全面沖刷保潔和人工擦拭,顯著提升了道路整體潔凈度和視覺觀感。結合春季道路保潔作業特點對道路實施濕掃作業,加大清洗車、華體會體育吸掃車作業頻次,有效降低道路揚塵。人工保潔一天兩普掃,全天守崗撿拾保潔,全面清除主次干道、人行道花磚、路沿石等各類衛生死角,對道路進行墻根至墻根全覆蓋,做到隨發現隨清理,全力提升轄區環境衛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環境衛生質量,為市民營造“潔凈有序”的出行環境,推動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
“老板,在臺階以下擺放物品將占據人行道,麻煩您將物品搬到店內”。“老板,麻煩把蘋果收拾下,您在路邊擺攤,不僅影響交通,還會對來往車輛造成交通隱患。”這一幕發生在槐蔭區城管局開展的春季市容環境整治提升活動中。
春意漸濃,氣溫回暖,城區內部分路段夜間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現象“趁夜抬頭”,華體會體育對道路通行以及市容市貌的整潔造成一定影響。槐蔭區城管局對占道經營、店外經營、亂擺亂放等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清理。各執法中隊堅持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嚴格規范執法和包容審慎監管相結合,柔性執法和嚴格監管相結合,找準“管與罰”的最佳結合點,以服務為主,用心用情管理城市,在提升城市管理品質的同時,保持了城市管理的“溫度”。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一張藍圖繪到底,用精細化管理“繡”出一流城市品質,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促使城市治理獲得質的提升,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 王訾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