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體會體育高架道路清掃保潔從“全天候作業”調整為“全面夜間作業”已經一年,市城管部門共派環衛作業車輛1.2萬輛次,出動保潔力量1.5萬人次夜間作業,保潔里程達80.4萬公里。在有效保障高架道路整潔的同時,錯峰作業大大降低了交通通行壓力,車輛在高架道路的全天平均時速和車輛通行效率提升了約三成。
隨著交通網線的四通八達,華體會體育市民工作生活半徑不斷延展,城市交通的流動性也因此不斷加大,這其中高架是提升出行效率重要的快速通道。但近幾年來,有車一族也能明顯感覺到高架堵車的煩惱,華體會體育不只是早晚高峰時段,高架日間擁堵似乎是經常。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按照正常的保潔作業時間,那只會人為加劇高架日間擁堵,讓市民開車出行體驗感更差。華體會體育
一方面,高架需要通過保潔確保道路的干凈清爽;另一方面,高架保潔可能會降低通行效率,從而加劇高架擁堵。這個矛盾如何解決?錯峰保潔便是城管部門開出的良方,效果確實達到預期,既保證了道路的整潔又提升了車輛通行效率,但是也要看到市民出行的“幸福指數”是建立在以夜間作業的“辛苦指數”基礎之上的,全是夜間作業,完完全全生物鐘的顛倒,這種辛苦肉眼可見。
去年開始,市城管局將“調整內環快速路機械化作業時間”納入了城市管理“我為群眾辦實事”“5+20”重點項目清單加以推進。華體會體育很顯然,一件件民生實事要做好做實做到群眾的心坎里,背后一定伴有辛苦的付出。不過,辛苦和幸福就像一桿秤,一頭是政府,另一頭是群眾,辛苦指數和幸福指數成正比,用“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這樣的付出是有意義的,也是值得的。
為了更好服務民生,環衛作業自加壓力不畏辛苦開展錯峰服務,其實對于其他市政服務或者公共服務,也不妨多一些這樣的錯時思維。就如市民一直抱怨的那樣,不少窗口服務時間與上班一族工作時間重合,除非專門請假辦事否則就會面臨“上班時間沒空辦、下班時間沒處辦”的矛盾。這種情況下,窗口延時服務、錯時服務成為辦事群眾心中的期待。華體會體育無疑,延時服務或錯時服務會打亂工作人員的正常節奏,增加他們的辛苦程度,但這種改變卻可以更好地服務民生。“群眾滿意、百姓有感”是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這種辛苦換幸福的模式,再累也值得,需再接再厲。(蘇報融媒評論員 楊 仲)
蘇ICP備2023002088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010571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40518
中小學作文投稿:蘇州日報《滄浪》副刊投稿: 蘇州日報小說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蘇晚報《怡園》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舉報郵箱:jubao#subaonet.com本網舉報電線新聞行風監督電話